党敬民个体经营
本养殖场坐落于风景秀丽,文化积淀深厚,优秀人物辈出的历史名城——洛阳。基地位于伏牛山余脉,远离工业和城市,优越的周边环境为全蝎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区作为传统全蝎产地,有名的“南蝎”、“会全蝎”即为我区特产。
我场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发展至今仍然保持建场初期饱满的创业激情,永不满足的创新理念,有所作为的市场定位。省市各级领导在考察我场后对我们已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于殷切期望。
我们的宗旨是: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适合各地区发展的养殖模式。我们深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只有广大养殖户(场)的成功。争当行业龙头的我们才有发展的基础及源动力。
经过我们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场在国内首创生态化全蝎养殖理论。这套理论以全蝎的生活习性为根本出发点,以高密度无冬眠为目标,采用恒温模式模拟蝎子在野生环境里的各种条件,解决了人工养殖遇到的种种难题,为人工养殖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场现有养殖面积1000余平方,饲料虫养殖面积近500平方,本场布局合理,由养殖场和养殖试验场两部分组成。其中养殖场的主要任务是本场幼蝎和商品蝎的养殖,养殖试验场主要是对蝎子生活习性、各种养殖形式进行科学试验及种蝎的培育。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运用四系配套杂交法对伏牛山和桐柏山这两个品系的蝎子进行种蝎选育,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场种蝎“南蝎三号”已经定型和成熟,该蝎具有品质好、繁殖率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我们认为要获得良好的效益,优质的种蝎和成熟的技术是成功的基础。
我场今后的目标是创办全国第一流的蝎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蝎子最有效的成分是蝎毒,蝎毒在医学科研等领域已有大量应用,市场价格极高。我们正积极与国内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力争全方位利用蝎子的价值?,提高人工养蝎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鉴于我场养殖技术的成熟,我场从2006年11月份开始对外推广我们的这套生态化养蝎技术。既然推广这项技术,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人工养蝎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与回顾。
我国对蝎子的人工养殖,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但当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有关蝎子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知识,因而收效甚微。进入70年代后期,河南、山东等地率先开展了人工养蝎的科研课题,初步摸清了蝎子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规律、繁殖规律和生态要求,并开始探索无冬眠饲养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在河南、山东等野生蝎主产区,出现了第一次人工养殖热潮,但由于当时大部分养殖户还没有完全掌握基本的养殖技术,加之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所以真正获得成功并坚持下来的为数甚少,此间一些倒卖蝎种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蝎子人工养殖的正常发展,不但挫伤了特种养殖专业户的积极性,而且造成了蝎子养殖难度大的负面影响。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一些养蝎专业户的养殖经验也日臻成熟,养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配套完善,涌现了不少的养蝎技术骨干和专业户。
目前,我国的养蝎业正在向着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鉴于养殖技术的要求,我们建议初次养殖数量一般不超过3000-5000条。
出于回报社会,我场对退伍军人、城镇下岗职工及农村贫困户免费转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