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免费处理销毁方案工艺
编者按:本文来自战略合作区块链媒体“odaily星球日报”(公众号id:o-daily,app下载)文|芦荟编辑|卢晓明继超级节点竞选之后,eos社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全民运动”。1月11日,由eoscanada在3天前发起的公投相关智能合约eosio.forum,得到了16个bp(超级节点)的表决通过。这意味着,自此以后,eos持币者能够自由创建对eos事项表达意见的提案,也能用抵押的代币来对提案发表yesorno的建议。此次公投之所以被社区赋予了诸多希望,甚至被冠以“区块链领域中链上治理的重大进步”的意义,其导火索是,“游戏规则”eos临时宪法诟病缠身,尤其是核心仲裁论坛的ecaf与超级节点两者之间的博弈,即仲裁权与执行权相互分离且不配合引来的治理问题也令人筋疲力尽。从公投开放之后,eos用户发起的个提案:“是否废除eos核心仲裁论坛ecaf”便可看出。事实上,作为继**、以太坊之后的公链代表,eos带来了不少创新之处,其中便包括了盘根错节的公共治理机制,一度开启了社区治理的先河,但也因初期的不成熟埋下了不少隐患的种子,此次公投便是有望带来改进的一次实验。公投系统是什么?有必要先来科普一下eos公投系统。在eos走向一个有效的、去中心化的、自治的公链之路上,eos公投系统可以说是治理的基石。eos持有者可以通过手中的eos行使投票权或者提案权,在特定问题上发出社区的声音甚至更改主网设定,规范与监督整个eos生态。2018年6月,eos宪法设置的仲裁委员会ecaf发出指令,要求各bp冻结27个eos地址的交易,此行为引来社群对其权力过大的质疑。block.one**技术官danlarimer在telegram上写道:“ecaf对社区的损害比归还用户资金要付出的代价还要大。”之后他发布了名为“建议eos宪法公投”的帖子,自此,eos宪法/公约公投开始萌生。2018年8月,eos联盟(eosalliance)在steemit和推特上表示,eos联盟将在未来1-2天内发布公投系列,所有社区成员都将有机会参与塑造eos宪法的未来。而在此之前,公约的修订讨论一直被各精英与节点圈地,已知的公约版本就有三个:thomascox带头起草的v1版本;bm不久前拟定的v2版本(主张代码的意图即法律);以及由eos阿姆斯特丹起草的v3版本。2018年下半年,由众多节点团队打造的eos公投工具开始公开测试并经过了数次投票,终于在今年1月派上用场。该公投系统分为提案与投票两大部分,这一系统效力与超级节点15/21投票系统分庭抗礼。1、提案根据befractal.io网站,在提案上,当前公投提案可能包含三种类型:基础提案:民意调查,或者社区共识;公约提案(复杂类型):与公约(constitution)、李嘉图合约(ricardiancontract,用于表示智能合约意图的文档)或者智能合约相关的提案;系统提案(复杂类型):对eosio代码相关的建议。要想发起一项提案,社区成员可以通过公约的入口,自行创建提案,可以自行设置投票时间,各提案从简单到复杂也有不同的指南。简单的提案指南通过民意调查或提案进行社区共识是了解社区对特定主题、想法或事件的看法的好方法。尊重、善意地提出简单的建议。对其他eos持有者的诽谤或诽谤性言论对社区无益。复杂的提案指南与名称一样,这些提案涉及对eos合约协议(如eos公约、李嘉图合约或系统代码)的复杂更改。如果复杂提案不符合标准要求,它可能会被块生产者(节点)拒绝。必须连贯,清晰且有据可查需要githubpullrequest(包括合约变更)系统代码更改必须已在公共测试网(jungle、kylin等)上测试过并保持稳定系统代码更改必须在提交之前执行某种形式的第三方安全审核2、投票在投票上,正如投票选择超级节点一样,eos持有者参与eos公投,也需要eos账号抵押eos。处于抵押状态(即,抵押用于获取cpu/net资源)的eos,才具备投票权益。需注意的是:投票没有成本,只是临时的抵押,但如需获得通过,则需抵押持续30天保持10%的优势;可以随时更改投票,也可以删除投票;如果有代理代表对bp节点进行投票,则该代理也可以代表对公投提案进行投票。投票的步骤具体可分为以下6步:生成秘钥(ownerkey和activekey)保存秘钥(加密过后的)创建账户(eos账户)/登陆账户【以上三个步骤可使用scatter或lynx注册or登录eos帐户】4.转移投资(到你的eos账户)5.访问帐户(通过支持公投的钱包)6.质押通证(参与投票:可在支持节点or支持钱包**中投票,整理在此)图源来自:eosalliance.io提案获得通过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低参与投票的eos数量(包括赞成与反对票)为流通eos数量的15%;赞成票超过反对票,且超出部分不少于反对票的10%;并且,赞成票的这一优势(赞成票超过反对票,且超出部分不少于反对票的10%),需要在1个120天的周期内,持续连续的30天。社区在关注什么?截至发稿前,公投页面已经提交了69项提案,而在发起的诸多提案中,rex、ecaf、eos通货膨胀用途、公投投票建议以及bp是当前提案聚焦的五大话题。rex在cpu资源十分稀缺的eos生态,rex是bm推出的一种“通过提供租赁平台降低在基于eosio的区块链上使用net和cpu资源成本”的方案。rex创造的租赁市场,使闲置cpu出来市场流通,增加了cpu供给;对于出租方来说,可以通过出租闲置cpu资源,获得租金和eos网络费用(即账户里的钱);对于租户(如dapp开发者)而言,相比较购买eos质押资源,通过eos兑换的rex质押到的资源更加廉价,进而降低开发成本。目前rex仍然在开发过程中,在**提交的代码中,新增“参与rex需要至少投票给21个节点或者委托给一个投票代理投票”的规定,也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投票。作为eoscpu租赁市场的“官方军队”,rex成为此次公投十分热门的话题之一。提及rex的提案有三项,均在投票率前15名之内,其中“1、发送给eosio.ramfee和帐户的eos是否应该分配给rex(eos资源交易所)?”该项提案以超过1800万eos账户的投票率高居首位。其余问题包括“是否用系统资金(包括通货膨胀)部署rex“、“尽快批准rex投票”。高赞成票比例的投票现状可以看出,社区公众对于这一方案十分期待。ecafecaf的废除与否可谓是本次公投为热门话题与强反转。ecaf(eoscorearbitrationforum)为eos核心仲裁法庭,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独立仲裁员通过审核后组成,他们的功能是依据eos章程,帮助纠纷双方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终裁决交由投票产生的超级节点执行。这个在去中心化生态中的一抹人治色彩,因为冻结账户指令而备受“权力过大”争议,又因无法强制bp执行仲裁而陷入“权力很小”的尴尬处境,近日又被发现仲裁人员有限来不及处理海量仲裁案件,而显得治理效率低下。从此次投票表决来看,废除ecdf已获得了98%以上的票数支持。不过仍然有提案表示保留的意愿,并提出相关建议,比如“ecdf冻结的权限可将整个账户改为该账户中可疑交易的相关数目”(赞成票、25639eos)、“待机bp可以充当ecdf的角色”(99.9%反对票、13917eos)。eos资金用途如何处理eos多增发的4%悬而未决,一直是社区十分关注的话题。在本次公投中,eos通货膨胀资金用途也成为热门提案之一,相关提案数量达6项。提案建议用途中包括:全部燃烧销毁(93%赞成,13,462,208eos)、或部署rex(53%赞成,3,625,612)、或奖励投票(27%赞成,1,343,173)、或归还eos持币者(45%赞成,625,362)。除此之外,是否建立为期6个月的eos公共发展基金系统也收获到11,405,830的投票表决,尽管反对票占多数。公投建议还有不少提案聚焦本次公投,相关提案数量逾20项。针对公投中出现的一部分重复的或是无意义的公投提案,社区成员colintcrypto提出的“为限制垃圾邮件提案,在主网发起公投提案是否应该付出一些小成本?”获得了6,443,298eos的投票表决;另外,社区成员们还提出了诸如“公投投票是否放宽代理投票限制”、“是否为每个提案增加评论框or编辑功能”、“是否创建奖励系统”、“是否为防止从众心理删除投票百分比可见状态”、“是否增加投票类别”等提案。bp(超级节点)在eos具特色的共识机制上,eos也因仅仅21个超级节点的数量而备受争议,加上超级节点陷入贿选丑闻与不作为的质疑,社区对于bp的投票方式、数量、惩治机制也提出了诸多意见。当前“一票三十投是否应该改成一票一投”成为热议话题,该提案收获了95.2%的支持率。此前在eos生态中,因考虑到“一票一投有可能导致eos被少数相互勾结的人控制”,每个eos账户被赋予可以给30个节点投票的权利。如今,这一设置被block.oneceobrendanblumer在电报群推翻,他认为一票一投可增加投票人数,促成一个更健康的投票环境,其他支持观点则认为只有当选票变成一种有价格的竞争性资源时,超级节点之间才会产生更大的竞争,也才有更大的动力去自我升级。当前该提案距离投票结束还有9天,预计将成为早公投成功的提案。另外提案也包括是否扩展bp数量至“100/200”、是否缩小范围至“5个”、对懒政的bp是否强制执行低要求”、“是否轮换前50名的bp投票”等等。除以上五大聚焦点之外,“wps(eos工作提案系统)”、“是否建立eos去中心化教育学校”、“交易所收取eos手续费是否合适”、“telos”也均在提案内。公投命运何去何从?公投正在进行时,这一进程宛如熊市曙光,给波澜不济的eos带来了新的前景,节点们纷纷号召起投资者们加入公投大军,eosnation发表的《eos的命运掌握在token持有者的手上》一文中甚至认为,持有者次有机会直接影响网络,选民有机会参与改变公链历史。那么,eos持币者们真的有机会改变公链历史吗?目前看来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忧虑的问题。此前在超级节点竞选中增长缓慢的投票率,会因此次公投而有所改善吗?截至发稿,投票率高的提案账户也仅超过1000个,参与度不高的提案投票账户仅在两位数,由此来看,参与度仍然有待提升。毕竟,投票门槛仍然不低,无明显利益回报的投票积极性也有待提升。不过增加投票数量是否是一个好选择,仍然有待商榷,正如提案中提到的,从众心理与不知情状态或许会导致大批eos持币者随大流投票。另外,虽已积累数十提案,但因人人可提案,提案也存在重复、繁冗、不完善问题,甚至出现营销广告,在内容审核与编辑上仍有加强的空间。后,在一定时长内以eos数量定胜负的投票,会不会因此而易遭受持币大户们的操纵?又或者也会有产生贿选的可能性?但以上也远远不能成为否定公投的理由,至少现在看来,人人可提案可投票的方式的确给eos的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思路,且此次公投提出的数个提案均有大改此前宪法之意,如获通过,逐渐沉寂的eos会因此再获生机吗?一切都值得期待。
编者按:本文来自战略合作区块链媒体“odaily星球日报”(公众号id:o-daily,app下载)据市场上不完全统计,2011-2018年期间,区块链因安全事件导致的金额损失高达31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开始区块链安全事件损失金额呈现一个指数级上升趋势,仅2018年发展以来它的损失已达到19亿美元,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区块链发展的核心关键。除了安全问题,区块链密码算法、签名标准、底层技术框架、行业应用、测评认证等方面行业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可交互和可操作性缺失,碎片化发展严重。11月28日,由odaily星球日报与36kr集团共同主办的2018p.o.dnewblocktrend新区势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odaily星球日报高级分析师李雪婷、工信部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震、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新业态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全球公有链技术评估负责人蒲松涛、cobo高级副总裁李尧展开了一场关于《区块链技术标准建设》的圆桌讨论。圆桌主要讨论了:1.区块链安全的主要风险点,产生风险的原因;2.区块链技术标准的维度、可量化的指标;3.目前我国区块链测评方面取得的进展;4.区块链存储方案,如何确定安全指标,建立安全指标体系;5.第三方验证机构的发展概况;6.区块链标准建设中仍需改善的问题。以下是圆桌讨论实录:(主持人)李雪婷:大家好我是odaily星球日报分析师李雪婷,是这场圆桌讨论的主持人,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圆桌讨论的背景,我们知道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跨境支付、版权管理等分布式信任管理中有不错的应用前景,但在安全存储等数字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几位嘉宾,跟我们一起来探讨区块链技术标准建设这个话题,再次感谢几位嘉宾,接下来我们以问答的形式来进行。首先个问题是关于区块链一些安全事件,我们有统计到2017年区块链安全数据是15起,2018年是75起,增长率大概是373%这样的一个比例,从这个数据上来看是非常惊人的。我先请教一下吴主任,目前区块链安全的一些风险点主要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风险点的原因是什么?吴震:区块链作为一种特定信息系统,既包含信息系统所拥有的风险点,例如说p2p网络攻击等等,同时区块链安全又有自己的特点。我感觉主要是表现在三个方面:个是密码算法、第二个是共识机制、第三个是智能合约。密码算法既有算法的选择,也有密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安全也是比较大的隐患。共识机制是区跨链技术的核心,但很多共识机制无论逻辑上还是实现上都存在较多的隐含。智能合约方面,有大量开源的app应用,一直是**攻击的重灾区。从总体看,区块链既有逻辑上的风险,也有实现上的风险,很多代码实现质量不高,目前已发生的攻击多出现在实现层面。(主持人)李雪婷:吴主任从密码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层面来讲了这个问题。我想请问一下蒲总,您从公有链的角度、从业务层面分析一下目前的风险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蒲松涛:刚才你也提到2018年的安全事件比2017年多很多,不仅是因为本身具有的安全风险,有可能是因为市场更活跃、关注度更高以及**带来的安全问题。从用户、项目方面来讲,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层级,大概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链稳定性的问题、**的丢失的问题以及智能合约存在的漏洞问题。后两个问题更重要,今年也有发生过有公有链遭受到攻击的,包括近期有一条公有链出现了长时间没有出块的问题。像钱包丢失的问题,是区别于传统互联网领域问题的。关于智能合约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我有跟360相关的朋友交流过,发现问题特别多。(主持人)李雪婷:那蒲总提到钱包丢失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李总,您能从钱包这个角度大概分享一下钱包安全方面有哪些风险点?李尧:我非常同意前两位的观点,我们观察市场发现,主要的损失还是来自数字资产的损失,我们先将数字资产进行定义,从20世纪90年**始,人类科技向虚拟化和数字化两个方向发展,变得更加地数字形态化,不仅包括**,我们提到的数字ip、虚拟产品(像qq币),还有商业化的信息流都归为数字资产。从钱包行业来看,在区块链的世界中,密钥即资产,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更新甚至到销毁都会出现重大问题。比如说销毁,用户只是普通的删除,但是在bip32协议下,**通过你的子私钥和主公钥,就可以直接拿到你的主私钥,进而转移你的全部资产。所以对密钥的管理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做钱包公司重要原因,帮助用户守护资产。同时我们也发现除了安全问题以外,由于不像标准建设比较完善的传统互联网公司,区块链行业很多标准都没有形成,很多创业公司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没能得到有效的统一,导致事故经常发生。所以是要对密钥进行管理,第二是要大家一起去探讨这个事情。(主持人)李雪婷:刚刚三位从技术和业务层面来分析了安全风险点,比如说51%的攻击、智能合约这些,大概跟互联网的一些安全风险特别像。我想请问一下刘主任,有没有一些风险点是区块链独有的?刘燕:区块链本身是技术,刚才提到了很多技术漏洞造成的投资者和参与方的损失,这些问题的解决所需要的工作不仅仅在技术层面。不能忽略的是公司治理的问题,比如说相应的信息披露问题。在传统金融行业中,当投资者参与一个项目的时候,两者之间是有契约关系的,对双方所履行的责任、资金的用途都有非常清晰的标准,也有相应的金融中介机构来负责相关事项。反观区块链发展到今天,2018年是白皮书发表的第十年,区块链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融合,过程中必然会与我们传统的规则、法律、制度相融合,也应该有更合理、更健全的治理机制相融合,以保证对参与方和投资者切身利益的保护。尽管区块链产生的初期是完全出于去中心化的机制设计,实际业务融合过程中,在业务场景方面,传统存在的机制还是有很大的意义。我个人认为安全问题也不是单纯技术层面的问题。(主持人)李雪婷:刘主任提到传统机制、标准问题,很多人(包括行业内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区块链技术标准,这个技术标准有没有一些维度或者可量化的指标,请吴主任给我们普及一下。吴震:谈到技术标准,首先是可行性,另外是必要性。从可行性来说,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处于早期,很多东西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现在定的一些标准如果过于严格会对这个行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从必要性来说,为什么会有标准,以通信行业为例,它的标准比较完善、健全,包括itu等等。因为没有一个企业业务可以囊括整个通信行业,各家企业间需要相互协作、互相理解,于是标准制定就成了整个行业的呼吁。除非假定一个企业能力很强,比如说苹果,可以做到自成一体,所有东西都可以在企业内部做随意调整,那它可以不用标准。对应区块链来说,整个区块链需要一些定义和参考架构的标准,大家因此可以达成共识;第二应该有监管的标准,因为监管是行业和外部的接口,但至于监管怎么用是监管的事;第三是安全方面的标准,包括整体的安全要求和测评标准。大家知道安全不可能做到,但参考标准对行业安全有推动意义。(主持人)李雪婷:如果一些定义和标准可以达成共识的话,对行业的良性发展可以起到一个指引性的作用。刚才吴主任提到测评,从区块链测评方面来讲,目前我国取得哪些进展?蒲松涛: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接着吴主任的话简单讲一讲。我认为行业里大家关注的并不是组织或者国家制定的标准,更关注的是事实的标准。前几年我们在研究云计算的时候大家在讨论一个新的技术,讨论docker是什么?华为认为docker就是标准,现在的事实也是这样。回到区块链行业,代币的标准是什么?代币的标准就是erc-20。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影响力,就会成为事实标准。我们看到很多底层架构就是以**为标准做的。关于测评,现在的区块链领域,大概有四类标准:密码相关的、技术架构方面的、面向应用的、测评的。测评这块主要是各个组织去设定相关标准去做评级,国内有很多机构做测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行业内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主持人)李雪婷:各家都有一个标准体系的话,会不会产生碎片化,从而阻碍行业的共同发展?蒲松涛:我认为不会。一件产品出来以后,各家测评机构通过各自的标准体系对产品进行测评,并颁发相应证书,对行业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主持人)李雪婷:对于测评刘主任有没有补充的内容?刘燕:测评推进整个行业往前发展需要跨越比较大的门槛。目前存在的挑战有很多,比如说技术本身是不是成熟的问题。判定一个行业的技术是否成熟,需要产生被这个行业大多数应用方接受的技术标准,以及需要标准在产业端落地、实施方面的龙头型企业来进行标准的实施。目前而言,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一项成熟的技术能够和产业、场景相融合,并推进在各个场景中落地的实现。技术和标准的发展是相辅相成非常动态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找到适合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为产业端生产找到突破点,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术标准。需要一定的技术标准来评判一个项目是不是区块链项目,同时保证我们在链上的数字资产的安全,保证链运行过程中的效率提升。(主持人)李雪婷:刘主任刚才说到链上数字资产安全,我想问一下李总,关于数字资产存储方案,这个方案是怎么去确定一些安全指标来建立安全指标体系的?李尧:刚才三位说的标准我比较同意。我们观察到行业的技术鉴定非常初步,初创企业需要一个行业标准,这样对行业监管和企业自身行为规范有极大的帮助。另外我想谈一谈在行业内目前不规范的标准,比如说助记词的格式,在不同平台上出现的标准存在多种形式,有的用英文字母,有的用汉字表示,应该要进行统一规范化。再比如行业数据为什么会被盗,我分享一个案例,去中心化漏洞平台dvp此前检测到,有超过600家交易所使用存在漏洞的已被废弃的开源程序,该漏洞可使攻击者绕过交易所原本的限制,违规修改信息,或在未授权的情况下删除交易所的数据。就是没有一个好的基础协议选择标准,这对用户来讲是非常可怕的。那什么是好的标准的维度?在我们看来这个标准能达到在共识机制安全的标准、算法安全的标准、网络安全的标准、应用层面的安全标准以及合约安全标准这六个层面的统一,对行业有促进意义,就也是我们cobo钱包希望推动的标准。(主持人)李雪婷:好的,大家都是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标准建设,我想再问一下吴主任标准建设有什么进展?吴震:首先已经在制定区块链参考架构的国家标准,现在正在立项和起草过程中,会对区块链的术语、参考架构、角色、功能模块进行定义。我们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也牵头成立了一个区块链平台安全技术要求的标准,现在也完成了草案,正在征求意见。我们中心在itu也牵头了一个区块链版权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总的来说,框架性标准是有的,但是区块链应用的标准目前还处于早期,也不成熟,暂时也不是特别迫切。(主持人)李雪婷:好的,刚才提到测评,据我了解到这个标准制定除了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第三方验证机构,蒲总对第三方验证机构的发展有何看法?蒲松涛:其实任何行业的发展除了行业自身提供技术产品之外都需要第三方的负责,包括投融资的服务等,这些都需要。对于区块链来讲,第三方机构的介入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我了解到的,工信部下属的科研单位,实际上都在技术测评等方面提供一些服务。(主持人)李雪婷:各位嘉宾都介绍了目前区块链行业标准建设的进展,我想请教一下各位,在区块链标准建设当中有没有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是没有办法攻克,或者是仍需改善的?吴震:处于市场上形成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比较有生命力。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tcp/ip协议,出现地比较早,虽然存在不足但迅速占领了市场。非市场形成的标准因为缺乏支持容易被束之高阁。实际上标准制定上来说不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是制定的标准能否达成共识、能否落地使用。刘燕:我个人觉得技术标准制定和技术本身发展之间需要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区块链技术尚处于早期阶段,它的发展还需要从各个维度不停地去提升其基础功能。区块链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加密、算法、共识机制设计,激励机制设计等所有底层技术的成熟,和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对于某个方面的突破,都会推进技术的发展。如果标准制定得覆盖面过广,可能会限制技术的发展。我们希望技术标准可以防范一些比如说数据上的重大风险,对应用场景或者一些敏感性数据上,采取一些类似于沙盒监管的措施,既在中间把控严重的漏洞风险,也符合现阶段技术发展的特征,给技术发展留有比较健康的推动力。蒲松涛:我非常同意这两位的发言,我觉得有两个问题是值得去探讨的。个问题是,技术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当前整个区块链行业十分活跃,过早制定标准是有影响的;第二个问题是,标准制定后是否有效,如何让大家接受你的标准?特别像我负责的公有链的研究,每一条链都有自己的模式,协议做出来了,各个公有链团队会不会认可就是问题。技术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制定的标准是否能推广出来。我觉得有四个方向值得研究:1.哪些是我们现在紧缺的、必须制定的标准。我觉得重要的是术语,这是基本、底层的。参考架构也很必要,更多是对于新初创团队,这是必需的。2.发展空间。各个测评机构、团队、组织都有自己的测评体系,这方面的标准可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基于测评的沙盒也是有可能的。3.迁移。区块链里很多都是传统行业中有的技术,在传统行业里都是有国标的。据我所知,应该是在国秘算法有19项,电子签名大概有20项,这些标准能不能迁移到区块链中来。围绕着密码应用的体系相对比较健全,密码的安全大概有10项左右的国家标准,包括密码应用的接口大概有20项国家标准,这些怎么迁移到区块链行业。4.值得探索的。刚才也提到像区块链的行业应用相关的标准,包括各家行业组织也没有提出标准,将来真有可能形成事实的行业标准,变成行标、国标。李尧:简单说下我的感受。链分为联盟链、私有链、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一般不涉及到分布式节点,是公司治理而非社区治理,因此标准容易制定。公有链的标准多元复杂,链本身也在不断演变,不断突破,例如**的闪电协议,未来可能实现毫秒级到账,以及以太坊的雷电协议等都会极大地提高支付效率。同时对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也在不断演进,从pow到pos、dpos等,当这些公链技术和标准非常完善统一后,再反推到联盟链和私有链,会是比较好的尝试,从企业端来看,也会更效率化一点。(主持人)李雪婷:四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对区块链技术标准建设进行了一些展望,确实区块链标准化建设能打通应用通道、防范应用风险,对区块链应用落地有积极作用。但现在由于区块链处于发展的早期,过早严格地制定一些标准可能会限制技术的发展。技术标准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推进的。我们期待区块链技术标准建设在团体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共同努力下来推进,从而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今天非常感谢四位精彩的讲解,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圆桌论坛先到这里,再次感谢四位嘉宾。
【地点】在小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出现: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领英hr精英汇”(id:linkedinchinahr),作者roncarucci。。根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2017年美国公司在员工培训和发展活动上花费了9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5%。企业可以借此使员工更具竞争力,企业也可以更好地留住员工并提高员工的参与度。虽然许多专家都强调员工发展的重要性和益处,但批评者指出这些投资往往是看不到回报的。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员工培训有时是有用的,但通常情况下是失败的,特别是当它被用来解决问题时发现它并不起作用。许多志向远大的都把员工培训看作一次有用的学习机会或是解决员工行为问题的良方。举个例子,比如几个月前,一家全球金融服务公司让我设计一个员工培训会。他们希望员工不用再等老板批准,便可以自己做决策,从而提供整体做决策的速度。虽然公司看起来着急花钱解决这件事情,但事实上员工培训会并不是改变他们员工的正确方式。当员工因为自身技能欠缺或知识不足想要学习的时候,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一场精心设计的培训会,加上量身定制的培训内容、相关案例材料、技能训练和技能获得效果评估,便会获得很好的收效。然而,对于那家金融服务公司而言,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员工缺乏技能之间并没有多少关系。在进一步询问了他们需要培训的原因之后,我发现他们的问题更多地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决策过程缺乏效率,对于领导和员工拥有哪些决策权划分不清晰;决策权过度集中在公司高层;员工不清楚可以在多大程度下自己做决策;技术不支持将信息快速地传递给需要信息并做出决策的人手中。考虑到上述问题,员工培训不太会有实质性的效果。更糟糕的是,终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并让管理层失去对员工的控制。学习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教学的成果。当员工想要改变时就会产生学习的冲动。但是如果公司环境不支持员工培训这种做法时,就算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员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下面将会给出确保员工培训起作用的三个必备条件。01.公司内部环境支持员工改进发现员工有不必要的行为无疑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线索,但是这种不必要的行为可能不是缺乏技能导致的。公司中的员工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管理层的建立、沟通模式和优先机制是否清晰;企业文化是什么并强调什么;如何衡量绩效和奖励;企业层级架构是怎样的。这些在塑造员工行为方面都会起到作用。在上述公司情况中,员工的决策权被抹去,公司的决策过程中禁止他们采取任何其他方式的行为。即使是短期决策,员工也需要经过多层批准。对于基本信息的获取也被限制在高管手中,而且公司还特别强调了一切事务都要经过许可。除非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否则一个员工培训会将毫无用处。02.公司承诺会进行改变公司进行一次评估不仅要确定员工需要发展哪些技能,还要说明一旦实施培训解决方案时,需要哪些条件来加强和维持员工拥有这些技能。如果公司并不想找到员工做出其不想要的行为背后的原因,那么就意味着公司并不愿意改变这些行为。当我对那家公司提出我的意见时,我得到了一个很套路的回答:“是的,是的,我们当然知道这些措施没有什么作用,但是我们认为如果将培训会继续进行下去,就一定会看到成果的。”这就意味着上述改变根本不会发生。如果一个公司不愿意找到问题的原因,那么培训会就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03.培训解决方案直接服务于战略重点当一个公司部署了一个新的战略时,比如启动一个新市场或产品,员工培训对于战略的成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当培训计划没有明确目标时,培训失败的风险也就提高了。例如,一家公司举办了一次关于如何集中注意力的培训会。当我问一些员工的想法时,他们说:“这很有趣啊,至少可以让我多了两个小时休息时间。”当我请培训会负责人解释她的想法时,她说:“公司员工参与培训会的数据表明,我们员工感到工作压力大,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是一次很好的帮助。”但是当我问她什么导致了压力时,她的回答就不那么肯定了:“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大部分是千禧一代在抱怨工作压力大,而且他们很喜欢这种培训会。”她自认为培训方案很有意义,但评估结果表明,尽管员工说培训“有趣”,却并没有减轻他们的压力,因为造成员工压力过大的原因有太多种。因此,尽管这位负责人设想很美好,但是现实是她应该花更多精力研究压力背后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只认准培训会。如果你打算花数百万美元到员工培训中,那就要自信它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而且,还要确保公司肯定会为了培训成功,而排除不利的公司环境影响并提供新的技能和知识。如果你对这些条件不自信,那么就不要花这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