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认证标准-碳足迹-绿加可持续发展(查看)
产品碳足迹核算的作用和核算方法
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
首先,应明确目标产品,包括目标产品的具体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功能单元等。
第二,需要做的就是确定核算的系统边界,一般可选择采用“摇篮到大门”或者“摇篮到坟墓”的方式。“摇篮到大门”通常是指从原材料提取、完成产品本身的生产加工、包装,到出厂或下游客户的过程为核算边界;“摇篮到坟墓”则是指以从原材料的提取加工、到产品的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使用、维护、再循环、废弃处置等过程为核算边界。
第三,碳足迹认证机构,还要明确产品碳足迹的核算的时间边界,通常可以选择“一年/一段时间/一批次的生产时间”等。选择时间边界的目的是保障目标产品涉及的数据收集完整性和准确性,碳足迹,评价数据应与评价时间段相匹配。
第四,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过程中适当的忽略和取舍。有些产品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种类多达几十种甚至百余种,针对核算过程中产品原辅材料种类过多的情况,往往需要对原辅材料的种类选取做出取舍。取舍规则一般按照物料重量占产品重量的比例、物料类型等因素排除可以忽略的物料;另外,生产设备自身排放、厂房自身排放、生活设施自身排放等可以忽略,但在选定环境影响类型范围内的已知排放数据不应忽略。
明确了目标产品,选定了核算的系统边界、时间边界,梳理了系统边界范围内的所有排放源后,就可以借助的数据库系统(如生命周期评价基础数据库-clcd等)进行产品碳足迹的核算了。通过产品碳足迹的核算,产品生命周期中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产品使用、产品回收等各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有了清晰的展示。
申请碳足迹认证清单内容
碳足迹认证申请清单内容:
一、签订协议
碳足迹,碳标签认证评价机构与评价委托方签订协议,签订协议前需明确评价的具体目标,包括产品信息、开展原因、预期用途、通报方式、目标受众等。
二、评价准备
评价机构签订协议后,根据委托方性质和要求,确定评价小组和成员,并要求委托方在商定日期内提供相关文件。
三、文件评审
通过文件评审,初步确定系统边界,包括功能单位、时间地理范围、生命周期阶段等内容,并确定现场走访思路,识别现场走访*。
四、现场审核
根据文件评审结果,明确核查目的、核查计划、设计抽样的制定制定抽样计划,确定现场核查程序,核查计划应在5个工作日前发给委托方确认。现场核查一般可按照召开见面会介绍核查计划、现场收集和验证信息、召开总结会介绍核查发现等步骤实施。核查组应对在现场收集的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确保其能够满足核查的要求。必要时可以在获得*排放单位同意后,采用复印、记录、摄影、录像等方式保存相关记录。现场核查后,评价机构将文件评审与现场审核发现的不符合提交委托方整改并关闭。
五、报告编制
根据文件评审和现场审核结果,完成评价报告的编制,报告应真实、客观、逻辑清晰,并采用统一格式。
六、报告交付
在签订日期前将报告交付给委托方
七、证书颁布
根据评价报告,发放碳足迹,碳标*书
什么是碳足迹和产品碳足迹?
碳足迹是个人、组织、活动或产品直接/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这一概念的提出,从两个方面拓展了碳足迹的含义,一是将碳足迹的核算范围从一个生产阶段延伸至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摇篮到坟墓”),二是将碳排放类型由二氧化碳扩展至涵盖多种温室气体类型。
目前,碳足迹主要面向的评估对象是产品。产品碳足迹认证(productcarbonfootprint,pcf)是指衡量某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总和,碳足迹认证标准,即从原材料开采、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分销、使用到终处置/再生利用等多个阶段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累加。
产品碳足迹认证有强制要求吗?
当前,在一些国家,产品碳足迹认证已经成为采购商的绿色门槛。目前并没有对碳足迹认证作强制要求,碳足迹培训,但从环保自律的角度出发,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低碳社会”“低碳经济”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众多的国际国内大公司不仅自身积*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还要求其供应链企业也要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
碳足迹-苏州绿加环保-碳足迹认证机构由苏州绿加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苏州绿加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中介服务这一领域倾注了诸多的热忱和热情,绿加可持续发展一直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以品质、服务来赢得市场,衷心希望能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创成功,共创*。相关业务欢迎垂询,联系人: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