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力吸收膜单价
高性能应力吸收贴的施工技术规范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其关键环节的详细阐述:
一、施工前准备
清扫路面:施工前必须彻底清除路面上的灰尘、水等杂物,保持路面干燥清洁。这是确保高性能应力吸收贴与路面紧密结合的基础。
裂缝处理:对于宽度在5—19mm之间的裂缝,需将其清理干净,并用密封胶填充。宽度在19—50mm之间的裂缝及下陷区域,需清理干净后,用胶砂、密封胶或沥青混合料充填并压实至现有高度。宽度超过50mm的裂缝或坑槽,需先清理干净,然后用胶砂或热沥青混合料填充并压实至现有高度。高度不同的裂缝及下陷区域,需进行找平处理。
温度与湿度要求:应在表层温度等于或大于10℃的条件下使用高性能应力吸收贴。如表层温度低于-10℃,建议使用温火烤贴,以确保其平整、不起皱、不翘边。基面潮湿及雨、雪天不得施工,以防影响材料粘附性和施工质量。
二、材料铺设
展开材料:按设计要求的宽度,将成卷的高性能应力吸收贴展开。以伸缩缝(裂缝)为中心线,左右各1/2的铺放在要做防裂的部位。注意隔离膜一面朝下,撕掉下面的隔离膜。
铺贴材料:将高性能应力吸收贴平坦地铺贴在基础面上。铺设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重叠,如需重叠,重叠长度应在50mm左右,且不能超过两层以上的重叠。同时,确保抗裂贴平整、不起皱、不翘边。
压实固定:铺设完毕后,用沙包或压辊将高性能应力吸收贴压平,以确保其与基材的紧密结合。对于遇两块高性能应力吸收贴搭接的情况,宽度应在5~10cm,搭接处用压辊压实,使其粘接牢固,也可采用对接方式。铺设完成后,建议用胶轮滚筒进行滚压至少三遍,以确保高性能应力吸收贴与基材的紧密结合。
三、后续施工与注意事项
撒布粘层油:铺设高性能应力吸收贴后,应及时进行后续施工,如撒布乳化沥青等粘层油。为防止车辆或摊铺机粘结抗裂贴,可在高性能应力吸收贴上撒些细粒碎石或混合料。
铺设热沥青混合料:在高性能应力吸收贴上直接摊铺热沥青混合料,且热沥青混合料的厚度应大于40mm(也有说法认为总厚度不应小于4cm),以确保高性能应力吸收贴的有效性和耐久性。
施工间隔与车辆通行:铺设完成后车辆即可通行,但与上面层铺设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72小时。
防潮防雨:高性能应力吸收贴铺设后,应紧密结合上面层的施工,避免受潮和雨淋。如预计摊铺沥青混凝土之前要下大雨,应在高性能应力吸收贴两侧用密封胶加以密封。
其他注意事项: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不宜施工。乳化沥青粘层没有完全破乳前严禁铺设高性能应力吸收贴。沥青混凝土摊铺时,严禁施工机械在原地掉头、急刹车。
综上所述,高性能应力吸收贴的施工技术规范涵盖了施工前准备、材料铺设、后续施工与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高性能应力吸收贴的正确使用和良好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