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万大卡导热油锅炉厂家 导热油锅炉定制价格
设备的选用1. 载体炉
载体炉为特殊设备,由制造厂家生产,产品必须符合《有机热载体炉》gb/t标准。分燃煤、燃气、燃油系列,设计应根据当地燃料来源、环保要求和经济效益三者比较进行炉型选择,燃气炉和燃油炉较有利于环境,燃煤炉的经济效益较好。
设计应根据受热体的工艺对供热的能量大小和工况计算选择载体炉规格,载体炉的主要选择参数是供热温度和额定供热量。载体炉的供热温度一般应高于加热介质需要加热的温度 30~50℃,额定供热量计算可参考文末说明。
2. 膨胀槽
由于导热油在开始升温过程中温度逐渐增高,体积随之膨胀,膨胀槽用于收容由于膨胀而多余的载热体或补充系统由于降温而体积缩小的部分导热油,膨胀槽的调节容积应不小于液相炉和管网系统中有机载体在工作温度下因受热膨胀而增加的容积的 1.3 倍。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计算的膨胀槽所需容积太大,可考虑用溢流至储油槽的办法来减小选用的膨胀槽容积,膨胀槽溢流管直径应与膨胀槽底部来自系统的膨胀管直径相同。
膨胀槽根据功能要求应设置溢流口、放净口、放空口、注油口、惰性气体保护接口以及相配套的安全泄压口和液位计。膨胀槽一般温度不应 >70℃,膨胀槽外壁不能设置保温措施。
膨胀槽所需容积的示例计算可参考文末说明。
3. 储油槽
储油槽用于开车时对系统加注导热油和在停车或事故时接收系统排放的导热油。容积应不小于载体炉系统中导热油总量的 1.2 倍,应设置液位计及放空口、放净口。
4. 循环泵
导热油循环泵主要参数如流量一般由导热油炉厂家在资料中推荐,循环导热油量根据《有机热载体炉》gb/t规定,为防止液相炉中导热油过热与积碳,辐射受热管内热载体的流速应小于 2m/s,对流受热面管内热载体的流速不低于 1.5m/s。如载热炉没有规定流量,系统设计时可根据载热炉额定热功率,取较理想的载热体导热的进出误差 △t=15~25℃ 来计算循环量,计算公式可参考文末说明。
在系统设计中,如计算要求泵的压头大于 0.3mpa,应注意载热体炉的使用压力,国内许多载热体炉的使用压力有 0.3mpa、0.6mpa 等规格。在系统阻力计算时一般取导热油流速在 2~3m/s 左右,过低会影响载热效率。
导热油循环泵常用的泵为水冷式高温屏蔽泵或专用高温热油泵,导热油泵在生产使用中与载热体炉配合进行连续运行,因此,导热油循环泵应考虑至少一台备用泵。
管道系统设计
导热油加热系统的管道主要由与载热体炉进出口相连的供回油总管路、与加热设备相连的支路供回油管路、与膨胀槽相连的膨胀管线和注油管线、导热油排净系统管线、惰性气体保护管线和安全系统管线等组成。
1. 供回油总管道
供回油总管道连着载热体加热炉和一个或多个受热单元,是串连着循环泵、过滤器、载热体加热炉、油气分离等设备的主要循环管道,见流程图中的管道 a、b,如受热单元较多,可能管线较长,设计时应进行应力分析,设置合理的管路膨胀节,管道布置时应避免向上的 u 形弯头,如无法避免,应在处设置针形放气阀。管径较大的管道与循环泵连接时应采取软连接等措施避免泵体承受管子过大的力或力矩。
2. 支路管线
与受热单元相连的支路管线直接影响到能否可靠地满足工业生产的加热要求。各受热单元对加热速度、导热油温度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如各受热单元对温度的敏感度要求不高、加热速度不影响产品质量,各支路可直接在总管中并联接出,如个别受热体系要求导热油具有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温和的温升速度,的方法是采用小循环加热系统。如下图,是某工厂的受热单元小循环加热管道系统,很好地满足了生产的特殊要求。
3. 膨胀管线
膨胀管线是满足导热油在升温或冷却时导热油溢出膨胀槽或自膨胀槽到补充至系统的管线,也是导热油在初次使用时加热脱去水汽、低沸物至膨胀槽的上升通道,是加热系统效果好还的关键点。该管道设置要求自油气分离器上部至膨胀槽底部一直是连续上升的,如管线倾斜上升,其折弯角度不得小于 120°,以利于气泡上升,尽可能在脱水过程中使油中的水分和低沸物蒸发掉,避免在高温加油时出现「暴沸」或「气塞」等不正常现象。
膨胀管线不得设置保温设施。
4. 惰性气体保护系统
虽然目前新型合成型导热油较矿物性导热油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使用寿命更长,但为了尽可能减少潜在的氧化,在系统中采用惰性气体覆盖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举措之一。一般在膨胀槽、集油槽上部等与大气相通处设置低压惰性气体保护装置。
5. 安全系统管线
在载热体加热炉进口与循环泵之间设置液相安全阀,防止由于载热体加热炉内部结焦堵塞引起炉内压力上升,出现事故的发生,安全阀出口可接至膨胀槽或储油槽内,安全阀排量应考虑泵的流量,整定压力可取工作压力加 0.2mpa。
载热体加热炉宜设置事故时扑灭炉火的蒸汽管道。
6. 管道及其附件的选择
导热油管道是高温受压管线,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要求执行。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材质可为碳钢或低合金钢,管道连接除阀门等采用法兰连接外,尽可能采用焊接,管法兰采用公称压力不小于 1.6mpa 的凹凸面或突面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垫片采用金属缠绕石墨垫片或柔性石墨复合垫片。保温应选择采用难燃性保温材料。、
自动化控制
导热油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载热体加热炉控制系统和导热油循环加热系统的控制,载热体加热炉控制系统包括载热体加油炉导热油出口温度调节和进出口温度、压力、压差的显示报警等,该系统由热载体加油炉成套配置;导热油循环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全系统的压力平衡、受热单元的温度等重要参数的控制调节,由于多个受热单元频繁的加热操作,系统压力有一定的波动,应在供回油总管之间设置自动压差调节阀,压差根据受热单元的阻力确定,一般考虑取 >0.05mpa 的压差,各受热单元的加热温度因导热油温度过高采用自动化调节。控制系统目前较先进的工厂采用 dcs 集数控制系统为主。
系统布置
导热油载体炉系统的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定》和《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条款说明》的要求。
一般热载体加热炉间设置应在单独的建筑物内,在规定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受热设备,以节约能量。
膨胀罐底部与系统的油位点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1.5m;膨胀罐宜布置在受热设备与热载体炉之间的主循环管上方,便于系统脱水脱低沸物,不得安装在炉体的本体上方。
储油槽应尽量放在系统的处,以便能够放净系统中所有导热油,储油槽与有机热载体炉之间应用隔墙隔开。